中新网长沙10月19日电(记者 傅煜)坦桑尼亚的宝石、咖啡,肯尼亚的坚果、红茶,乌干达的芝麻、乳木果油……位于长沙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内,琳琅满目的各种非洲特色产品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常设展馆,这里设置了1个综合馆和37个非洲国家馆,试图以持续对外展示非洲文化和产品的方式,促进对非经贸交流常态化。
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卢旺达人展示当地特产辣椒。 杨华峰 摄
在日前闭幕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该展馆累计接待采购商约2万人,现场销售2970万元,达成意向订单64.9亿元。如此火爆的交易场景,仅是长沙与非洲经贸交流日益热络的一个侧面。随着展会的两度举行,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地,长沙成为非洲国家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之一,也逐步发展成为“撬动”中非贸易往来的重要支点。
“长沙渠道”助非品热销中国
爱辣的长沙人,率先尝到了中国首批从非洲国家进口的干辣椒。今年8月,200公斤卢旺达干辣椒运抵长沙。该批干辣椒进口,是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后,湖南推动准入的第一个非洲非资源型产品。
辣椒进口商湖南国开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健介绍,卢旺达干辣椒颜色红、香味浓,辣度约为普通干辣椒的4倍以上,适合用来制作火锅底料、卤料加工等。“这批干辣椒还没到长沙,就成了预订的‘抢手货’。”
越来越多非洲产品正悄然融入长沙市民生活。斑马元素到处可见,非洲鼓、非洲乐异域风情浓郁……9月26日,“小咖主”非洲咖啡主题馆在长沙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以“非洲咖啡文化博物馆”形式打造的非洲咖啡在华营销中心,计划3至5年布局500家店。
通过与非洲咖啡产区建立合作,实现当地咖啡直采,借助高桥大市场完善的渠道体系,“小咖主”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降低30%。此外,其将打造新零售模式,贯通线上销售。“预计今年将新建5至10家新店,年销售额7亿元以上。”“小咖主”负责人景建华表示。
为促进非洲新品引进与品牌传播,在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坐落于长沙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合作示范园启动“非洲品牌仓”工程。目前,该工程已有106款非洲产品入库,包括咖啡品牌60个、坚果品牌30个,以及干辣椒、芝麻、可可、茶叶等10余个其他品牌。正在举行的“非洲品牌仓”全城巡展上,这106款非洲品牌产品将在近两个月内陆续进驻长沙各大商城,让市民感受“舌尖上的非洲”。
线下推广交易热闹频繁,线上同样也未闲着。位于中非经贸合作示范园的中非直播电商孵化中心,来自马里的黄油、喀麦隆的白胡椒、塞内加尔的花生等非洲特产,通过直播平台和主播“带货”推广成为热销“爆款”。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首届非洲产品直播电商节在此“开播”,短短3天创造了2568.43万元的销售额。经由“长沙渠道”,日益丰富的非洲好货正“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
对非投资合作向纵深推进
在摩洛哥北部城市盖尼特拉,长沙戴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9亿美元打造汽车铝合金轮毂工厂,其年产600万件轮毂主要供应摩洛哥、美国和欧洲等市场;由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尼日利亚境内最大在建水电工程——宗格鲁水电站,日前已实现按期下闸蓄水目标,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首机发电。
近年来,非洲已成为长沙境外承包工程的重点地区和众多企业投资贸易的首选地。据长沙市商务局统计,2016年以来,长沙分布在非洲地区的境外投资项目24个,新增中方合同投资额4.4亿美元,主要涉及汽车制造业、矿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项目分布在乌干达、肯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等国;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非洲地区累计完成营业额64.5亿美元,项目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等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面对这一危机,中非双方如何寻找新的合作契机?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产业链合作论坛”上,与会非洲国家代表纷纷表达出携手中方加强在电子商务、医药、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合作的期待。
这一期待很快得到回应。博览会期间,湖南建工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与乌干达有关方面签订乌干达维多利亚生态产业新城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拟打造成东非最大的跨境电商服务中心之一,同时将探索打造新型国际城市综合体。
作为长沙与非洲开展经贸合作的典范,几年前,袁氏种业带着先进水稻种植技术来到尼日利亚,在提升当地水稻种植水平的同时,助力打造集杂交水稻育、繁、推、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此次,该公司又携手湖南交通国际经济工程合作有限公司签下1.68亿美元的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本土化项目,将在马达加斯加安巴通德拉扎卡建设4000公顷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并配建种子加工厂、示范基地等基础设施,在开展本地化制种的同时进行杂交水稻技术培训。
不断适应和满足非洲投资需求变化,长沙企业对非投资正从单纯投资向深度扎根转变,呈现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格局。
“三新”激发对非贸易新活力
近年来,长沙对非贸易规模快速增长,新平台、新通道、新模式激发对非贸易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长沙对非洲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37.88亿美元,年均增长30.7%。今年前8月,长沙对非洲进出口8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1%。其中,对非洲出口61.8亿元,增长80.3%;进口25.9亿元,增长101.7%。
这首先离不开一系列开放平台的搭建与打造。立足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长沙与非洲国家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南非、尼日利亚、埃及、乌干达等大多数非洲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瞄准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目标,长沙全新打造的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中非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等服务平台,正不断激发中非经贸发展新活力。
总部位于长沙高新区,被称为非洲第一电商平台的Kilimall正为当地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提供便捷的线上渠道。该平台上线运行7年来,服务体系涵盖电商交易、移动支付和跨境物流三大领域,覆盖非洲约3亿人口,拥有超过1000万用户,2020年完成交易额1.54亿美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非洲消费者购物由线下转为线上,去年以来Kilimall电商交易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Kilimall市场部经理卢晓勇表示。
开通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安哥拉罗安达客运航线,开通运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打造湘沪非江海联运通道、湖南与非洲空中货运航线以及卡航联运、卡海联运通道等。加速拓展的国际物流新通道,让长沙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便利。
作为拓展对非经贸合作的新模式,易货贸易让即便“兜里没钱”的非洲朋友,也能来湖南“买买买”,使长沙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前不久,首批5条来自南非共和国的红西柚货柜完成清关,这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单易货贸易在长沙片区顺利完成,南非Takela集团用红西柚等货物,交换湖南的建材、小商品等,双方签订了400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合同。
据悉,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将探索搭建易货贸易数字化平台,扩大交易种类和贸易国家及地区,使易货贸易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多对多”,助力长沙与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