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时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多伦多的华人朋友们相互拜年,庆祝这个“十全十美”的好日子。中午,我们夫妇二人受邀到张先生在万锦的家中做客,主人用精心烹制的鲍鱼、海参、叉烧饭款待我们。席间热议的话题,自然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北京冬奥会。
张太太(左)张先生(中)孙瑞祥(右),崔 欣摄影
谈起冰雪运动,主人兴高采烈滔滔不绝。他们说这些天都在收看北京冬奥会比赛,为冰雪健儿的精彩表现喝彩,为冬奥会的赛场设施点赞。张先生祖籍香港,是一位知名企业家,张太太祖籍台湾,是一位资深舞蹈家,冰雪运动是他们夫妇的一个共同爱好。40年前他们在香港刚刚结婚时,张先生就带着张太太专程远赴日本进行滑雪训练,世界许多国家著名的滑雪胜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说着,张太太拿出他们年轻时在瑞士的滑雪照片,不无自豪地说:你们看,这就是著名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海拔4478米,是阿尔卑斯山最美丽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为傲的象征。它以其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际,其特殊的三角锥造型,成为阿尔卑斯山的代表,每当朝晖夕映,长年积雪的山体折射出金属般的光芒。张先生夫妇多次到此滑雪,留下许多美好记忆。二十年前他们定居多伦多,对于这对冰雪运动爱好者而言更是如鱼得水,冰雪运动成为他们爱情生活的助推剂。
张先生夫妇在马特洪峰(Matterhorn)前滑雪
张先生夫妇精彩的冰雪运动故事,只是众多加拿大冰雪爱好者的一个缩影。加拿大人口只有3700多万,其冰雪爱好者所占人口比例之高世所少见。仅据国际冰联的统计,全世界现有注册冰球运动员130万人,其中加拿大占50多万人。加拿大的冰球馆数量达到3300多座,比世界其他国家拥有的冰球馆数的总和还要多。加拿大曾在1988年和2010年两次举办冬奥会,现代冰球运动就起源于19世纪的加拿大金斯顿地区。冰球是加拿大的“国球”,冰雪运动是加拿大人的最爱。
多伦多市政厅前免费开放的大型冰场(孙瑞祥摄影)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加拿大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从政府到社区,从运动员到普通民众,迎冬奥活动持续升温。特别是开赛以来,这里的华文媒体更是给与了充分关注和密集报道。比如我所熟悉的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加拿大华文融媒体新闻网、加拿大美洲电视台、加中资讯网、北美好生活网、加拿大七天传媒、加拿大网络电视、华艺传媒新闻网、北美微头条、轻松加拿大等媒体,对冬奥会都有角度不同的详实及时报道。我撰写的“过大年·看冬奥·侃冰球”一文,被加拿大多家媒体刊发并获得好评。
不仅如此,在加拿大的许多社团,冬奥会也成为人们热议的高频词。在我所熟悉的加拿大高校文学社、红枫晚霞多元文化协会、加拿大中国笔会、北美朗诵之友会等众多社团建立的微信群里,我每天都能看到群友对冬奥会报道的转贴和评论。有人创作了诗文“北京冰雪圆舞曲”,多人参加诵读,传播很广;有人创作出少见的八言诗,以表达对冬奥会开幕的庆贺;有人撰写多篇冬奥会专题,介绍加拿大冰雪运动历史,回溯加拿大与中国冰雪运动交往,讲述个人参加冰雪运动感悟,文章在多个门户网站转发,总点击量达到百万以上……
北京冬奥季进一步助推了加拿大人的冰雪运动热情。在多伦多随处可见的露天冰场上,在一些结冰的街道、公园、停车场、小湖面上,可以见到不少打“街头冰球”的人。即便是在春夏秋三季,也会看到一些人在居家门前的空地上打旱冰球的场面。近一段时间,在距离多伦多不远的著名蓝山滑雪场,更可以见到不计其数的滑雪爱好者的矫健身姿。
怎样解读加拿大人的冬奥“情结”,我想,下面这篇报道或许能够从中找到某些答案:
加拿大单板滑雪运动员Max Parrot
周一(2月7日),加拿大单板滑雪运动员马克思·帕罗特(Max Parrot),在男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上,为加拿大成功夺得北京冬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27岁的马克思·帕罗特来自魁省Bromont市。当站在领奖台上时,他身披加拿大国旗,脸上洋溢着孩子气的笑容。他曾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拿到该项目的银牌,这一次,他升级了。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银牌的十个月后,年仅24岁的他被诊断出患有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一名奥运选手,他选择立即接受治疗。在经历了为期6个月的12次化疗之后,他的身体几乎被耗尽了。“然而,我没放弃,三年之后又站在了这里,还赢得了金牌,这简直太疯狂了。”
“我没放弃“,这就是加拿大,这就是加拿大人对冰雪运动的态度。
作者/孙瑞祥Jack Sun:教授、博士,原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经济消息报天津记者站站长、天津日报特约记者。定居加拿大多伦多,担任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华艺传媒新闻网等媒体首席记者、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TCMPA)荣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