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分钟13个问答 李克强记者会用英语留下结束语

2022年3月11日中午12点25分,从容坦诚地回答了13个问题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发布台上起身,挥手向5公里之外和他“云连线”的100多位记者告别。他用英语留下了记者会上最后一句话:“Thank you,thank you,everybody.”此时,掌声在梅地亚中心响起。

130分钟,13个重要问题对应的笃定答案,这是李克强总理的第十场记者会发出的“中国之声”。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困难和挑战依然众多,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刚才回答问题中已经对应对困难挑战作了说明和阐述。我和我的同事们,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恪尽职守,用实干来践行承诺。”这是李克强总理为自己的总理任期打的总结报告。那句“用实干来践行承诺”,也许就是李克强总理最真实的心声。

13个问题,比去年记者会的11个问题多了2个。这也是第三次的“云连线”总理记者会。主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俄乌局势、减税降费、就业问题、营商环境等方面,当然也少不了每年都会被问到的“中美关系”等。最后一个问题,和去年一样,依然立足在了“中国对外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这是李克强总理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也是中国面对世界的态度。

▲总理记者会现场

不再寒暄的记者会开场白:

从问候记者吃饭问题到“干货满满”的回答

“感谢记者朋友们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报道所作的努力、付出的辛劳。因为疫情关系,我们继续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开记者会。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这是3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的简短开场白,不客套,简单且直接。而李克强总理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

自2013年开始,红星新闻记者几乎参加了每一年的李克强总理记者会。曾经,他会习惯关心记者的“吃饭”问题,也会忍不住表扬外国记者的中文水平。

2014年的记者会,他曾说“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所谓民是众的意思,你们的肚子加起来远远超过我一个人,还是要让大家不能挨饿。”

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召开的全国两会,日程缩减,安排更为紧凑,而总理记者会也逐渐变成了“单刀直入”“干货满满”的风格。曾经记者会轻松、温暖的幽默感换了表达,不再有客套,只剩下实在。李克强总理用多回答几个问题,以及对热点问题多给出一些实在权威答案的方式,展现足够的坦诚。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在回应本届政府遇到的最大挑战时,李克强总理直截了当地回应,是新冠疫情及其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

“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

每次都要答的“经济题”:

连续多年都谈要避免“大水漫灌”

去年记者会,曾有记者问总理,6%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不是低了。今年,记者提问则把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称为“雄心勃勃”。 而李克强总理回应,正是去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今年应对新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从2016年开始,除了2018年,李克强总理每年都会提到避免“大水漫灌”的强刺激,强调长远施策、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总理还用一个精妙的“登山”比喻来对比今年与十年前的经济增量压力:“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减税降费则相当于“给登高山的人输氧”。

对于减税降费,李克强总理还抛出另一句妙语:“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连续几年记者会,李克强总理都会谈到“减税降费”问题。对于退税这项“及时雨”,李克强总理表示,“说破千言万语,不如干成实事一桩”。

连续三年聚焦就业:

期待生活有温度,经济更多生机

去年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聚焦“就业”。前年记者会,李克强总理曾用一句话表明对于就业的高度重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而今年,就业这个话题依然是李克强总理的“必答题”。

在说起就业问题时,李克强总理举了一个去企业调研的例子。有企业负责人告诉总理,到了8月份,许多职工向他预支工资,因为9月份孩子要交学费。而在另一次调研时,一个农民告诉总理,一个孩子上大学,一年得花费一万多块钱,还有一个上高中,一年得8000多块钱,靠种几亩地是不行的,必须有打工的收入。“我真是为我们的人民群众感动。他们在努力打拼,打工、就业不仅关系当前家庭生计,也在为下一代争取更好的未来。”

李克强总理说,今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所以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因为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必须有1100万人以上,最好有1300万人以上。”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多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最高……这些有关就业的数字在总理嘴里脱口而出。而他对于就业的期待是“我们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们的特长、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那就业的大舞台会绚丽多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灵活就业”人群被反复提及。而李克强总理同样在记者会上“点名”灵活就业人群。关于“灵活就业”人群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李克强总理态度鲜明予以表态。“我们要逐步完善政策,也就是说要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既解燃眉之急,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保就业之前关联的是保市场主体。在提到时刻关心的中小微企业时,李克强总理的话中充满温度。他说,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的就业,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帮他们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秤砣虽小压千斤’,得给他们及时的扶持。”

对特殊困难行业,国家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这一项,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行业能够享受1800亿元。李克强总理的心愿很简单,就是扶持这些特殊困难行业,不仅是让他们挺过去,也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温度,让我们的经济能够显示更多生机。

第十场总理记者会的任期总结:

用实干来践行承诺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困难和挑战依然众多,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刚才回答问题中已经对应对困难挑战作了说明和阐述。我和我的同事们,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恪尽职守,用实干来践行承诺。”

这是李克强总理给自己做的“工作总结”。而他十年来的记者会,每一次都离不开民生问题。

在他第十场记者会上,当他再度回应民生问题时,他的态度依然非常鲜明,政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说到教育投入,李克强总理说连续10年尽力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说到医保,今年要增加人均30元财政补助的标准。说到“跨省流动”,李克强总理也透露了新动向,那就是今年实施身份证电子化的新政策,但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人民政府必须扛在肩上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事件。而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严肃地提到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他的话语铿锵:“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对此事十分气愤。对漠视群众权益的,要坚决追责问责,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第十场总理记者会后的期待

李克强总理的第十场记者会,也是第三次“云连线”。13个问题,头三个都给了外媒记者,这是一种闲庭信步的自信之态。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困难和挑战依然众多。”这是李克强总理在自己第十场记者会上做出的总结。在疫情依然还没有远去的今天,130分钟内得到的13个答案,也许并无法解答所有脑中的困惑和疑问,但却可以是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打开一道道通向未来的大门。

去年春天,总理曾经留下一个期待,“希望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今年,这个期待尚未实现。

这个期待,其实是在期待那个“无疫”春天的到来。

而那个春天,已经不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