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徐怀玉 海外说“出海”

“加拿大、美国和欧洲这类成熟市场,更适合作为科技含量足、自动化生产能力强的高质量中国企业的出海目的地,”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徐怀玉院长说,“这就像当年大学校园里才貌出众的女生。你以为她冷傲,怦然心动却裹足不前,后来是普通而勇敢的男生追到了她。殊不知,你才是‘冷美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文/Thomas)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徐怀玉院长是中国最早从事国企改革、股权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者之一,亲历九十年代国企改革,有着20年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民企的高管及创业经历以及15年公司法、证券法等领域的专职律师经验。徐院长于1995-1996年期间,受江苏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派驻澳大利亚,担任澳中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海外业务的拓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徐院长有着10余年侨居北美的经历,对加拿大的法律、税务、商业运作及经营模式有着第一手的调研,对中加两国间的企业运营管理和文化差异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徐院长近年专注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徐院长也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海王”。

徐怀玉院长日前到访多伦多,参加3月22日在加拿大列治文山假日酒店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校友峰会系列论坛首场活动——“2025全球品牌战略与企业出海趋势暨国际前沿科技研讨会”,并做主旨演讲。百忙之余,徐院长于4月11日接受【北美好生活网】独家专访,畅谈历史节点时期中国企业出海的必要性及世纪变局当下出海面临的障碍和机遇。

记者:什么是出海?出口和出海有什么区别?

徐:“出海”其实是一个新时代下被赋予了全新含义的借用词。为了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中国特色的“外贸公司”说起。

在世界各国的双边贸易中,“外贸公司”是中国独有的,是特殊体制的产物。作为中间机构,“外贸公司”独立和国外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收发货物、收付款项,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产品则由各厂家根据外贸公司给予的订单进行生产,按时交货、得到货款。在这个过程中,厂家的产品出口了,但对产品销往的国家和企业通常不知情,没有决定权。对厂家来说,所谓的出口就是把产品卖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才是真正把产品卖出去的机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产业升级以及全球化加速,国内的很多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日趋成熟,到了从“产品出口”到“实体出口”的节点,到了在海外设立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并实现本地化运营的全球布局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出海”。

我这次来多伦多参加第四届全球校友峰会系列论坛活动,演讲的题目就是《从“下南洋”到“新航海”——中国企业出海的路径变迁》。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与大家分享了我在企业出海领域的一些见解和实践经验。

记者: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主题演讲的主要内容吗?

徐:这次演讲主要谈到了中企向海外拓展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从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与突破。

近3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可以分成脉络十分清晰的三个阶段。首先是从1995年到2005年的产品出口阶段,主力是外企和合资企业,得益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带来继续深化改革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第二个是从2005年-2015年的中企蓬勃发展阶段,国企和民企成为出口主力军,得益于2001年中国入世;2015年之后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进入第三阶段,中企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追求产能输出,也就是“出海”阶段。

我的“从‘下南洋’到‘新航海’”主题,说的是中国早期的“下南洋”模式以贸易为主,企业主要通过出口产品获取利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逐渐走向“实体出海”,在海外设立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实现本地化运营等等。

记者:是什么因素导致中企从“下南洋”到“新航海”的转变?

徐:内因和外因兼而有之。中国入世之后,中企短期内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席卷全球,中国也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危机也逐步积累和呈现。例如: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生产成本跃升;企业同质化、产能过剩导致以价格比拼为代表的恶性竞争。企业遇到瓶颈,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产能输出就成为必然的出路。这是企业的自身需求,是内因。

我经常说,“优势大不过趋势”。中国政府支持中企出海,多年来从政策层面出台了诸多鼓励措施。“一带一路”实际上是一条中企出海的通达之路。近年来美国将中国当作“战略对手”,从封堵、孤立到脱钩,更让许多中企感觉到全球布局、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外因。

记者:世界那么大,中企出海该如何选择目的地?

徐:在早期,中企出海的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后来,不少大企业、高新企业选择北美、欧洲、澳洲等地扎根。

我在加拿大和澳洲都生活过多年,也经常去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和欧洲考察。我的体会是,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这些地方的市场成熟度相对低一些,似乎机会也多一些,但安全、法律、市场规则、服务、信用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极可能为将来埋下隐患。而欧美这些成熟度高的市场,进入的门槛高一些,但一旦进入,其完善的制度、良好的信用、有据可依的原则,就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欧美市场就像当年大学校园里才貌出众的女生。你以为她冷傲,怦然心动却裹足不前,后来是普通而勇敢的男生追到了她。殊不知,你才是‘冷美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所以,我认为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度高的市场是更理想的中企出海目的地。尤其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自动化生产能力强的企业,以及上市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企业出海必然伴随着人员出海。这些人员的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移民需求,更让高成熟度目的地加分。

记者:企业出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配套服务。企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徐:对,企业出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前期调研和法律、税务、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到商业模式确立和本土化运营,都千头万绪、纷繁琐细、费时费力,很少有企业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完成。这也是我们这些从事企业出海咨询工作的机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在加拿大设立的“TrueHy Investment Consulting ”平台位于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北美超级商业中心之一多伦多。以总经理Kevin Zhang为核心的加拿大团队专门负责出海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落地实施,团队包括金融投资,企业管理,法律税务,移民顾问和家族信托等专家学者组成。我们对中企的出海诉求不仅了如指掌,而且感同身受,能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是目前最大的热点。对企业出海来说,贸易战是当头一棒还是机遇?

徐:贸易战是把双刃剑,搅动市场,伤人伤己。贸易战扰乱了全球化进程,竖起了贸易壁垒。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贸易战导致全球经济重新洗牌。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市场策略都要进行调整。对有远见、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新的机会就会出现。

由我和宋蕊共同撰写的新书《出海北美:那些你没有踩过的坑》目前正在筹备出版,这本书旨在为出海企业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企业避免常见的陷阱和风险。我这次来加拿大期间,为了配合出海企业的落地,还去了温哥华,考察了BC省的投资环境;去了卡尔加里,里贾纳、渥太华、魁北克等地,考察矿业,新能源,设备制造,科技创新,供应链,房地产开发,还有中国出海企业在加拿大的投资运营,搜集成功经营和失败案例。这些都在新书里面有充分阐述。

无论世界时局如何风起云涌,中国企业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为企业出海提供专业的支持与服务,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更大的发展。而我们在加拿大设立的海外公司愿意为拓展加拿大市场的出海弄潮儿保驾护航!

(好生活网专稿,转载请事先联系)

——–广告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