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演變和產業鏈逆全球化趨勢抬升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在大模型深度應用和戰略需求上角逐,力爭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主要領導者。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美國具有先發優勢,但不存在絕對的技術壁壘,中國開源生態正在重塑全球格局。鳳凰衛視推出《AI在中國》系列報道,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應用落地。
中美技術差距縮至毫釐,開源生態重塑全球格局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競爭進一步升級為系統性競爭,中美兩國在基礎大模型、行業應用、硬件、產業鏈等方面開始全面較量。中國人工智能行業迎來結構性變革,DeepSeek的橫空出世標誌著大模型技術從“生成”向“推理”的關鍵躍遷。
接受鳳凰衛視記者採訪時,中國科技企業大模型業務負責人潘峻表示:“百模大戰是認識和探索大模型的必經之路。2025年大家的觀念發生了轉變,尤其是DeepSeek R1出來之後,大家發現作為一家公司,使用成熟的開源模型,比如DeepSeek或者是其他的一些API,經過內部調試或者是使用下來,效果也很好,不一定非要從頭訓練自己的模型。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
斯坦福大學發佈的《AI指數報告2025》指出,中國和美國是全球AI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國家,且中美模型的性能差距顯著縮小,性能表現由2023年的17.5%驟降至0.3%,差距接近抹平。
針對中美之間的AI競爭,潘峻指出:“Open AI或者Extra Pick Google,他們是不是真的有長期的競爭壁壘来保障他们能够一直站在最前面的?我覺得在DeepSeek R1出來之後答案是不確定的。現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的和美國的大模型,在以月甚至以周為周期在互相競爭。最終雙方可能走向在基模型上的系統競爭,剩下的就是拼在競爭中不掉隊,以及在應用中做出更有差異化的東西。”
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應用場景拓展
今年以來,中國內地人形機器人技術快速迭代,從年初的春晚跳舞機器人,到4月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再到8月北京將舉行的世界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機器人研發者開始聚焦如何用AI算法賦能機械操作,讓人形機器人在“場景”中實現更大價值。
靈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陳源培說:“人形機器人的終極目標一定是進入家庭,像汽車一樣就是人手一台。”該公司已研發出了與人手只相差6個自由度的靈巧手,市面價格約5-10萬元。未來,他們的目標是要把這一整台機器人的價格打到1.7萬美元。“你必須要有類似汽車這種出貨量,你才能夠把硬件價格壓低到類似剛剛我們說的1.7萬美元這麼一個價格。”陳源培補充道。
然而,安全問題仍是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挑戰。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提到:“前段時間有客戶採購了我們的一台人形機器人,去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不小心踩掉了一個小女孩的鞋子。雖然沒有把小女孩的腳踩傷或是撞傷,但這已是很大的安全隱患問題了。”
從開源生態的崛起,到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再到人形機器人的技術迭代,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加速發展。在激烈的全球競爭環境下,雖然仍有技術和安全挑戰需要面對,中國企業正以開放、創新的姿態,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AI發展之路,與智能未來漸行漸近。(完)
視頻鏈接:
https://www.fengshows.com/article/d0caab72-f3e3-446b-986c-99ac8c057bcd
https://www.fengshows.com/article/2f2c5e6c-b8e4-496b-85aa-91119a7cc85c